第02:综合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村卫生所里的一家人

  本报记者 江超云

  “我母亲在处理外伤这块,可是一把好手。”陈永昌自豪地跟记者介绍母亲时,是他接手魁岐村卫生所的第19个年头。

  陈永昌,福州市马尾区魁岐村卫生所的一名基层医生。他的母亲陈瑞云是当年村子里唯一一个高中生,被村长倚重,师从村中老中医成为继任村医。

  在那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里,乡村医生被磨练地拥有百般才艺,包扎伤口、跌打损伤这类的处理那是手到擒来,接生、正骨的技能也能胜任。陈瑞云学成之后一人挑起了村医的担子,守护着村子百姓的生命健康数十载。

  作为陈家的第二代行医人,陈永昌无论是选择学医,还是扎根乡村行医,都与母亲的行医经历不无关系。“看着母亲救死扶伤,我从小就觉得自己要当医生,没想过做其他职业。”提起母亲,陈永昌掩不住地敬意与自豪。

  高中毕业时,陈永昌进入石家庄华医医学专修学院学习,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。2004年,陈永昌一毕业就考取了医师证,以全科医师的身份参与到魁岐村卫生所的医疗工作中。每日与母亲同进出,早些年打下手的经历让现如今的他,不管是病人看病还是处理伤口都并不犯怵,慢慢地成了卫生所的主治医师。但乡村医生不单单是要懂医疗知识,为了满足日常出诊看病,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无法完全分开。

  支撑着他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践行着医者使命的那份自豪,来得如此真切:诊所里的锦旗是他偶救一名异物卡喉的小儿而来的;用早已熟稔在心的医学知识挽回了一位高热中暑农民工的生命时,他依旧十分庆幸自己学医了:“还好我知道怎么救他。”

  忙里偷闲,他遇到了妻子,也是魁岐村卫生所后来的第三位医生——张琼。在他们刚认识的2008年,学电子商务的张琼根本想不到自己现在的职业服装会变成白大褂。转行成为医生是丈夫陈永昌鼓励的,机会则是国家给的。

  健康不仅是需求,更是人的基本权利。但乡村医生人才流失、老龄化、超龄服务的现象一直存在。2010年,为了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。

  张琼正是该政策的获益者之一。她于2017年免费入学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,每周在家与学校间往返,学了三年的医学知识,考取了医师证,回到了魁岐村卫生所。

  在魁岐村卫生所里,他们的工位相对而设。陈永昌擅长儿科、内科。他与患儿沟通时不疾不徐,看到因腹痛请假看病的孩子身型瘦小,便多了解孩子日常的饮食状况,劝告孩子注意日常营养摄入。他的问诊过程总让记者想起一句医学界的谚语:有时是治愈,常常是安慰,总是去帮助。

  张琼则像一个大管家。她主管魁岐村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,每天都要做好区域内4000多份村民健康档案更新、定期为慢性病患者入户随访、进行孕妇产后访视、新生儿疫苗接种……路过的大妈到诊所来歇脚,整理档案之余的她抬眼一看,便关切问到:“阿姨你上次体检血压还有点高,最近有记得吃药吗?”

  时光荏苒,魁岐村卫生所的位置搬了又搬,丢丢扔扔的是用不上的旧设备,不变反增的是守着诊所里的医生。年过66的陈瑞云依旧利索地用针灸、按摩、拔罐等医学技术解决村民们的一些常见病,问诊后麻利地打着那陪着她过了长长年岁的算盘,还会分享自己腌制的那生津止渴的橄榄。

  约80平方米的魁岐村卫生所,一位行医数十年的老中医,一对夫妻档,他们一家一同守着这小小卫生所,携手走这乡村居民健康守护路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综合
   第03版:专题
   第04版:书画
今年马尾确定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总投资4.86亿元
《甲辰年》生肖特种邮票在马尾首发
福州单体面积最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在马尾落成
致敬中国人民警察节 马尾公安举行庆祝仪式
两岸童谣之旅创新创业驿站启动
马尾区举办新春文化旅游暨马尾马祖文旅推介活动
马尾菜市场:价格更优惠 品种更丰富
区人社局:解民忧 优服务 促发展 推动主题教育见实效
村卫生所里的一家人
海峡时报综合02村卫生所里的一家人 2024-01-12 2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