○黄俊
“文笔插天,益壮山川景色;楼船横海,弘扬史地光辉”,这幅由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撰写、题刻在罗星塔公园正门的楹联,妙笔诠释了罗星塔的壮丽景象与无限风情。闲暇时,我与友人驻足于斯,望闽江水潮起潮落,江风撩拨拂面,那一段段钩沉往事不禁让人心生浮想。
位于闽江马尾港侧畔的罗星塔,是世界航海图中公认的国际航标、闽江门户标志,素有“中国塔”之誉。史载,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,有罗星山,旧时位在江心成一岛。后因建造马尾港区而与陆地连为一体,在山顶上屹立一塔,曰:罗星塔,砥柱海天。时年,世界邮政地名称此处为“塔锚地(Pagoda Anchorage)”。在过去几百年中,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函,只要写上“中国塔”就可准确寄达。
如果说,遐迩名声是罗星塔的容颜,那么锥心典故则是罗星塔的底色。据福建地方名志《闽都记》记载,罗星塔为宋岭南柳七娘所建,柳七娘因姿容靓丽被乡间豪强看中,遂设下圈套,诋其夫罪,调入苦役。她随夫入闽,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。她变卖财产,在此建造一座石塔,为亡夫祈求冥福。塔下有山突立水中,回澜砥柱,水势旋涡,如若“磨心”,所以也称“磨心塔”。
阳春三月,山川清淑,旅人接踵。入得园来,但见园内四时花木繁茂葳蕤,簇簇参天古榕,紧紧相挨,郁郁葱葱,如同一道绿色城墙,倾力环绕古塔。若自塔内拾阶而上,至塔顶,视野豁然开朗,一幅幅旖旎美丽图画,令人久久无法释怀。
仰望巍巍宝塔,檐角上各镇八佛;角下悬铃择,江风拂过,叮当作响。正如,“舵楼风细听铃雨,月近家园渐觉圆”。第二层塔上有一方塔铭,铭中“中流砥柱,险要绝伦,以靖海疆,以御外侮”句形象概括了罗星塔的险要形势和突出作用。曾经读到“横江渡头云水东,波回白马掳秋风。连山喷雪何如此?好似钱塘八月中”句,明代林世壁以诗将罗星塔观潮与杭州钱塘“八月中”观潮相提并论,足见其壮观。明万历年间,福建长乐籍博物学家、诗人谢肇制赋诗:“龙睡空江冷,潮归野渡横。棹歌中夜远,渔火不分明”,把罗星塔下潮水幽静之美景写得入木三分。
人说,历史总是在特殊的时间节点给马尾以福音。早在1866年,历史选择了马尾而诞生了福建船政,铸就了千年古港、百年船政的辉煌历史。“名塔长留,直刺青天罗星斗;崇祠在望,难忘碧血洒波涛。”这幅刻在公园大门背面边柱上的楹联,不仅写出了罗星塔见证福建船政之兴、梦想强国的盛况,更道尽了马江海战之殇碧血千秋、忠昭华夏的悲壮!